熱浸鍍鋅與傳統電鍍鋅工藝全解析
傳統電鍍鋅工藝的組成部分
## 傳統電鍍鋅工藝的組成部分
傳統的電鍍鋅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節:
### 鍍前處理
1. **脫脂**:這是電鍍鋅工藝的起始步驟。金屬工件表面往往附著油污等雜質,脫脂的目的就是去除這些油污。常見的脫脂方法有化學脫脂和電化學脫脂。化學脫脂是利用堿性脫脂劑與油污發生皂化反應,使其從工件表面脫離;電化學脫脂則是通過電級反應,加速油污的去除過程,提高脫脂效率。
2. **酸洗**:酸洗的作用是去除金屬工件表面的氧化皮和鐵銹等。一般采用硫酸、鹽酸等酸液對工件進行浸泡或噴淋處理。酸洗過程中,酸液與金屬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,將其溶解,使工件表面露出純凈的金屬基體,為后續的電鍍過程提供良好的基礎。
3. **活化**:經過酸洗后的工件表面可能會形成一層鈍化膜,影響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。活化步驟就是使用特定的活化劑,如稀硫酸、鹽酸等,對工件進行短時間處理,去除表面的鈍化膜,使金屬表面處于活性狀態,以便更好地接受鍍層。
### 電鍍過程
1. **鍍液配制**:電鍍鋅的鍍液成分較為復雜,主要包括主鹽(如硫酸鋅)、導電鹽(如硫酸鈉)、緩沖劑(如硼酸)、添加劑等。各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,以確保鍍液具有良好的導電性、穩定性和分散能力,從而獲得高質量的鍍鋅層。
2. **電鍍操作**:將經過鍍前處理的工件作為陰級,鋅板作為陽級,放入鍍液中,通過外接電源施加一定的電壓和電流。在電場的作用下,鍍液中的鋅離子向陰級移動,并在工件表面得到電子,還原成金屬鋅,逐漸沉積形成鍍鋅層。電鍍過程中,需要嚴格控制電鍍參數,如電流密度、溫度、時間等,以保證鍍層的厚度均勻、外觀良好。
### 鍍后處理
1. **鈍化處理**:鈍化是電鍍鋅工藝的重要后處理步驟。經過鈍化處理,鍍鋅層表面會形成一層致密的鈍化膜,這層膜能夠提高鍍鋅層的耐腐蝕性和裝飾性。常見的鈍化方法有鉻酸鹽鈍化、無鉻鈍化等。鉻酸鹽鈍化具有良好的鈍化效果,但由于鉻的毒性問題,逐漸受到限制;無鉻鈍化則是一種環保型的鈍化工藝,通過使用其他金屬鹽或有機化合物來替代鉻酸鹽,達到類似的鈍化效果。
2. **后處理**:鍍后處理還包括水洗、吹干等步驟,以去除工件表面殘留的鍍液和鈍化液,確保工件表面干凈整潔。
傳統的電鍍鋅工藝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步驟,能夠在金屬工件表面獲得一層均勻、致密的鍍鋅層,有效提高工件的耐腐蝕性和使用壽命。然而,與熱浸鍍鋅相比,電鍍鋅工藝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,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需求進行選擇。